聽說這是一部難得既好看、有震撼力又深具意義的國片。錯過上電影院看大螢幕,在家看MOD也不錯。




第一次看,是一家四口在家看;第二次是讀書會。




我通常不太喜歡重複看看過的電視或電影,無論再精采。




 




但因為是讀書會,連小麻煩都會說出說不定這次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種話,我想,跟夥伴們再看一次,順便聽聽別人的分享,或許會
看見不同的東西。




一個人的視覺是會有盲點的。




 




談電影當然還是得簡單介紹一下。陣頭這部片,我猜想,就算沒看過大概也聽過。片子描述一群一般人眼中的問題孩子,被一間小宮廟收容,雖然得靠練陣頭
利用廟會活動求溫飽,但至少不會流落街頭或被黑道吸收走上不歸路。




 




ㄚ西飾演九天的團長,主角阿泰是他的兒子,兩人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誤解,一直到ㄚ泰回來,為證明九天可以成為不一樣的陣頭,在父親與所有的團員都不信任他這個門外漢的情形下,一點一滴的堅持與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同,終於讓這不一樣的陣頭孩子,完成徒步環島,在台上發光發熱,更讓所有本來被瞧不起的那群孩子,找回自己的熱情與信心。




 




是一部讓你熱淚盈眶中,還能破涕為笑,最後又在極度震撼中得到感動的電影。




第一次看的時候,對片中父子之間明明互相關心,彼此在乎,出口卻總是衝動而火爆的場景,是那麼的心有戚戚焉。




 




一方面想起孩子跟我們的互動,另一方面更想到我那情感內斂的老爸,標準的傳統嚴父,望子女成龍鳳,求好心切,卻不習慣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最後在自己默然離開時,也來不及感受子女對他的愛。




 




為了這一段,我本來想寫寫我父親。透過劇情,也讓我們有許多的感想。




 




但是,因為在讀書會看這部片時,有一位媽媽帶了她今年大三的女兒一起來。




欣賞的過程當中,每一位易感動的媽媽,不時的傳來啜泣聲,這很正常。片子結束後,大家就開始享受暑假前最後一次讀書會,大家帶來的餐點,順便放鬆一下,整理思緒,預備等一下要發表的感想。




 




而這一位大三的女孩,白淨秀氣,本來就不大的眼睛,很明顯是哭過,而且到我們分享完,她仍頻頻的拭淚。




她心裡有很多感觸。




媽媽也覺得有許多親子溝通過程想用讀書會跟大家分享。於是有了這段母女難得在外人面前,再次溝通的插曲。這段插曲,我覺得剛好有部分可以跟視盲拉上一點關係,乾脆接著先講。




 




女孩一直都很優秀,畢業於北一女後,因為自己喜歡畫畫,希望大學能念設計相關科系,特別是商業設計




 




但是,媽媽和爸爸 (印象中是一般社會觀念中高學歷高成就的父母),覺得她並不是從小學畫畫的孩子,現在開始學怕太晚,而且在場的媽媽強調,他們從沒阻止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事實上,這位媽媽看起來也十分看開明,是願意接受很多新的觀念跟想法的好媽媽。




 




只是,因為他們衡量過所有的"利弊得失",他們覺得女兒在這方面並不傑出,他們覺得女兒走這條路將會辛苦,而且"沒有"成功的機會。




 




女孩也很能體會父母的用心,因為她也沒辦法證明她會在這不同的領域中成功,因為她連試試看的機會都沒有。




 




父母沒有勉強她放棄,但是,原本就沒有信心,自己真的可以從事設計工作的她,沒有父母的祝福和肯定,只好選擇放棄




如今,都已經大三了,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遙遠,幾乎再也無法觸及,可是心裡那份遺憾,在她看了陣頭後,當年錯過的夢想,又猛然的回頭,像是在她心上狠狠得畫開了傷口。




 




在一旁看著,我們每個人都不由得心疼這女孩,可也沒人能說誰有錯。




 




我,老實說,換做我自己,明明用常情常理衡量,我的孩子做了錯誤的選擇,我能做得到,放手把選擇權交給他自己嗎?




 




我做得到,對他說一句,孩子,你放手試試看,媽媽永遠支持你嗎?”




 




甚至,拿掉那些用我們的迷思認定的道理,所指引出來會成功,或是成功機率比較大的公式,告訴孩子,也沒有人能證明你的選擇是錯的呀!”




 




放心去做,媽媽祝福你!”




 




我做得到嗎?          應該很難。




 




我覺得這似乎就像視盲這個測驗所呈現我們面前結果一樣。




我們所看到的是一般評價中的成功與失敗。




 




但女孩的夢想呢?




如果她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能得到金錢換不來的快樂,也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呢?




 




或者,就算她著手實行之後,才發覺自己真的不適合,是不是在這過程中她也許會找到自己接下來該走的路?而這段路她會走得更踏實?




 




又或者,誰能證明她的夢想不會成功?!




 




我們看到的真的都是事實嗎?




 




我們忽略的好像還太多,尤其當我自己身在其中。




 




人生的路,的確無法重來,只能往前走,所以父母不忍心孩子走錯路。




可是,沒走過,誰又知道孩子的潛力在哪裡呢?




 




我說得到,可是我不知道我做不做得到~ 我跟別的父母一樣,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未來一帆風順。




 




就像少了在蛹裡的掙扎,蝴蝶的翅膀是不會強壯的呀!




 




 




格友們,咱們共勉之!




 




 




 




 




其實是暑假前就寫好的文章,因為去南部陪老爺的十來天,電腦又掛掉,拖到回來才把電腦裡的東西移花接木到另一台電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舌j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