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09-12-04




導  演:艾瑞克波貝(Erik Poppe)




演  員:保羅史維瓦漢黑根(Pal Sverre Valheim Hagen)




          崔娜蒂虹(Trine Dyrhol)




          艾倫多莉彼得森(Ellen Dorrit Petersen)




          楚德伊斯本西恩(Trond Espen Seim)




 




男主角楊.湯瑪斯(由 Pål Sverre Valheim Hagen 飾演)曾在青少年時期,因為覬覦放置嬰兒車中的財物,趁一位母親進店買熱可可的空檔,夥同同伴打算先將放置店門口的嬰兒車推走後,再取走財物。




不料嬰兒車內的小男孩驚醒,並說出認得楊,並知道他住哪裡。




楊和其同夥心生畏懼爭吵。




小男孩一心想逃跑,不料摔倒,撞到頭部流血,不知是否想為小男孩清洗身上的血跡,楊抱起孩童走進河中,卻令小男孩被湍急的河水沖走。




兩人因而坐牢服刑,楊經過假釋出獄後,順利找到在教堂的工作,負責在各種宗教儀式中彈奏管風琴。




 




教堂內的女牧師,單親育有一子,年齡恰巧與當年溺斃的男孩相仿。




楊和女牧師彼此關心,並產生愛慕之情... 三人漸漸有了如同家人般的情感。




 




但在楊心中,仍然時時浮現當年所犯錯誤的陰影




在女牧師對他表示愛與信任之時,他也曾想坦白自己的過去,卻未來得及開口。




 




女牧師曾對他說,人世間所有一切事物的發生,都是神的安排認罪,就會得到神的赦免




 




楊說,如果都是神的安排,那為什麼要認罪?




 




我覺得楊其實在內心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是無比煎熬的,但表現出來卻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他把一切的結果歸咎於別人

他怪那位媽媽不該讓嬰兒車離開自己的視線


他怪小男孩不應該認得他,更不應該想逃跑




所以他用,如果都是神的安排,那為什麼要認罪?”




是呀~既然一切都是神的安排,那就是神的錯吧!...?




 




內心裡,他卻仍渴望贖罪,或許恰巧出現的這對母子,讓他覺得是神給他的贖罪機會吧!




 




 




電影先鋪陳了出獄後,楊所面對的現實生活和心理的煎熬,埋伏了許多疑點,再帶出後半段被害人媽媽的出現。




 




被害男童媽媽阿妮絲,巧遇在教堂彈奏管風琴的楊,原本看似恢復平靜的生活,因此生起陣陣的心靈衝突。

阿妮絲與丈夫在痛失愛子之後,對兇手的痛恨都不在話下,卻都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受困於仇恨的情結中,所以表現出來都是壓抑後的平靜,都要對方放下。




 




楊重新出現,男童的爸爸為了讓妻子阿妮絲回歸平靜的生活,既使只能選擇逃避,搬離心碎的家。

但在阿妮絲背後,他仍是一位痛失愛子的父親,他激動得對不願承認過錯的楊咒罵著,因為他的妻子~那位始終無法得到兇手親口承認錯誤的母親~阿妮絲,內心永遠無法原諒當年自己將孩子單獨留在店外的錯。




 




而除了楊之外的另一位主角就是媽媽阿妮絲,當她發現她的孩子再也回不來,她連正常的生活都不敢想像;而兇手卻開始經營幸福的生活。




被仇恨禁錮的心,再次的想為自己回不來的孩子做點什麼。




除了提醒神父,他所收留的是一名殺害孩童的兇手之外,當她發現楊身邊有另一位男孩時,她無法不把楊當殺人兇手看,不但警告女牧師,她不該把孩子交給一名殺人兇手... 更歇斯底里的以為自己應該保護男孩,趁楊不注意時,偷偷的將男孩帶走




 




 




電影設計了這一段過程,讓當初的兩人交換了立場~




原本想救小男孩的阿妮絲,差一點在同一條河中害男孩喪命;




差點搞丟男孩的楊,在心急如焚的尋找的過程中,體會了媽媽幾乎絕望的心情




 




也因為這段過程,楊明白了一位母親,心中的痛不只是因為失去愛子,自責亦將跟隨她一輩子;




而阿妮絲看到為了救回小男孩,而奮不顧身與激流搏鬥的楊,她也相信了當年楊應該也已經盡力想救回她的孩子




 




楊終於向阿妮絲懺悔,面對自己內心的罪;阿妮絲也放下心裡的恨和自責。




 




有人說,犯罪者接受懲罰之後就應該有機會重新返回社會,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願意選擇原諒。甚至有人認為死刑根本不應存在




(但我認為,只要於情、裡、法有值得宥恕之處,法律都會給與機會,留得最後的一個最重結果,並不一定要用到,但卻是讓真正的惡人多一點警惕,才不會有殺人時覺得
沒什麼呀!”反正關個幾年又是一條好漢! )




 




這部電影透過 主張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只要認錯,犯罪應該被原諒的女牧師,來傳達了人在不同的立場時所呈現的不同態度




當她自己的孩子身陷危險時,她原有的標準便重新設定了。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之前我介紹過的另一部韓國電影~密陽,探討的便是兒子被殺害後,想藉由宗教撫平心裡的傷痛,願意在痛苦的掙扎中,接受神的幫助,去原諒殺死兒子的兇手不料卻在見到兇手的那一刻崩潰了




因為她不能相信,兒子被殺的人是她,她自己都還沒原諒,神憑什麼替他原諒;憑什麼兇手竟能因為得到神的原諒而過得比她還好




 




 




電影的手法及運用,我並不專業,但看到別人的介紹,覺得厲害的導演果然不同凡響~




僅舉一例是我本來覺得不解,就是在楊即將出獄時,獄友將他的頭壓入水中,卻又沒交代他們之間是否有嫌隙,或者這是一種為他慶祝的儀式




原來,這或許也是一種透過鏡頭,讓觀眾也隨著楊一起體驗當時被他淹死的小男孩所感受的痛苦的方式




 




原諒,才能讓自己得到救贖;但原諒~真的太難!


 


 


密陽


密陽之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長舌jelly 的頭像
    長舌jelly

    長舌jelly的部落格

    長舌j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